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4:24:33   浏览:899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


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98]国管财字第210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一九九八年九月四日



附件一: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

附件二: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财务分析指标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办法》(财社字[1997]66号),结合中央国家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是保障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生活和开展必要活动以及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开展业务工作等所需的专项资金,是单位预算资金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 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二) 保证离退休人员个人待遇经费,兼顾其它支出;
  (三) 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四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 合理编制经费预算,强化预算约束;
  (二) 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加强经费管理,努力节约支出;
  (三) 认真编报经费决算,开展经费使用情况分析。
  (四) 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五)对所属单位的离退休经费实施监督。
  第五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是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的预算主管部门,负责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预、决算的审批和离退休经费的管理,制定离退休经费财务管理办法等。
  第六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的离退休经费,在单位财务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的财务部门或独立的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的财务部门归口统一管理。
  第七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预算,是各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本单位离退休人员情况和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工作任务编制的年度经费收支计划。
  第八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预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离退休人员个人待遇经费、公用经费,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经费和专项经费。
  第九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预算编报的要求:
  (一)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离退休经费预算;
  (二) 按照"零基预算法"编制离退休经费预算;
  (三) 离退休经费预算的编报,必须符合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规定,并附预算编制说明书。
  第十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预算经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核批准后,作为各单位预算执行的依据。预算执行中除因国家政策调整和机构、人员发生大的变化,确需进行必要调整以外,一般不办理追加(减)预算。
  第十一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管理的要求:
  (一)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财政法规等有关规定;
  (二) 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离退休经费预算,确保离退休人员个人待遇经费。有效使用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三) 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四)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经费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努力节约支出;
  第十二条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决算,是全面反映各单位离退休经费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等情况的综合性文件。各单位必须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和有关文件规定编报经费决算,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
  第十三条 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的经费分析指标,其中包括:支出增长率、人均开支水平、支出占预算的比重、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等指标(具体内容和计算方法可参照附件)。各单位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四条 各单位要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对离退休经费预、决算编报的时间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每年7月20日以前。各单位还须报送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有关报表。
  第十五条 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离退休经费的监督与检查制度,主动配合财政、审计、银行等部门进行审计与检查。监督与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 预算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及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 经费开支及使用管理情况;
  (三) 财务法规及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
  (四)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务院各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及经批准由国家财政拨款的有关人民团体和离退休经费归口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管理的中央级企事业单位。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中央国家机关行政单位离退休经费财务分析指标



1、 支出增长率 衡量离退休经费支出增长水平。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一1)x100%

  2.人均开支 衡量离退休人员及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人员年人均消耗经费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离休人员支出=本期离休人员支出总额/本期离休平均人数
  退休人均开支=本期退休人员支出总额/本期退休平均人数
  工作机构人均开支=本期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支出总额/本期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平均人数

  3.支出数占预算数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银行支出数占
  预算数的比重=(银行支出数/预算数)xl00%

  实际支出数占
  预算数的比重=(实际支出数/预算数)x100%

  4.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离退休待遇支出占离
  退休人员经费支出比重=(离退休个人待遇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x100%

  离退休工作机构人员经费
  支出占工作机构经费的比重=(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离退休干部工作机构费X10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进料加工业务中从境外进口和经在境外简单加工后进口我原出口产品有关监管征税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


关于对进料加工业务中从境外进口和经在境外简单加工后进口我原出口产品有关监管征税问题的通知
海关总署


一、对于从境外购买进口的我出口产品以及境外厂商免费提供进口的我出口产品,均应按(82)署货字第724号文件有关国货复进口的规定办理,即:海关凭对外贸易管理机关签发的进口许可证验放。无许可证件的,应按违章进口处理。
但,对于卖断境外的我出口产品,在境外经过加工已改变其原有形态而后购买进口的,不作国货复进口对待,对此应按一般进口货物办理。
二、对于由于国内加工技术不过关,国内单位将材料(如坯布、皮毛、纸张等)运至境外加工、印染、印刷等而后再行进口,其货物出、进口时,海关凭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文件验放。对上述出、进口货物应做好监管工作,如发现有用国外产品顶替进口等情事,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在征税方面,属于国货从境外购买进口的,应视同一般进口货物征税;属于我运往境外加工的,只对其在境外支付的加工费、运费和保险费征税(税率按运出加工的商品确定)。在上述一、二两项货物转作进料加工时,均可按进料加工的有关规定办理征免税。属境外厂商免费提供
的辅料,经加工后再出口的,比照“来料加工”的政策规定进行管理,并予免税。
四、对按国货复进口验放的货物,进口统计原产国为“中国”,但对经加工已改变其原有形态,按一般进口货物验放的,进口统计原产国以加工国为准。对运往境外加工后复运进口的货物,如签订买卖合同的,应列入海关进出口统计,如由外商免费加工或收取加工费的,可作为暂时进
出口货物不作统计。



1984年2月15日

长春市城市机械增长人口征收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暂行规定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


长春市城市机械增长人口征收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暂行规定
长春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了控制我市市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减轻人口机械增长过快给城市增加的负担,解决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来我市市区从事工商业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口及随住家属和自本规定公布后批准调(迁)入我市市区的人口及用人单位。
第三条 在市计委设立城市机械增长人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口管理办公室),负现制订我市年度人口机械增长计划,对迁入我市市区落户人员审批,收缴城市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费(以下简称配套费),协调各人口调(迁)入审核部门的关系。
第四条 配套费征收的对象及标准:
(一)调入我市市区的职工及其随迁家属:职工征收5000元;随迁家属每人征收3000元。
(二)异地安置的复员退伍军人和军转干部及其家属、异地接收的技校学生;每人征收5000元。
(三)成建制迁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外地驻长办事机构定编人员及其随同来长家属:每人征收8000元。
(四)暂住人口暂住五年以上,并且有正当职业,经批准在我市市区落户者:每人征收1000元。
(五)经批准农业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的人员:每人征收3000元。
(六)在我市市区内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的暂住人口及其随同来长家属:每人每年征收500元。
第五条 下列人员免征配套费:
(一)因夫妻两地分居、落实政策返城、退休顶替而迁入我市市区的人员。
(二)经批准来我市市区安置的离退休人员及其随迁家属。
(三)异地直系亲属,其中一方无法独立生活,经批准另一方来我市市区投奔或者照顾直系亲属生活的人员。
(四)参军时为我市市区人口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及其家属。
(五)符合有关规定,回我市市区的困退知青、支边、退学、劳改释放、解除劳教人员。
(六)按计划分配和经市政府批准计划外接收的大专毕业生、研究生;入学时为我市市区人口的技校学生。
(七)聘用的外地高级职称专业人员及其随迁家属;出国留学并在国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的回国人员及其随迁家属。
(八)聘用的外地来我市市区企业工作的中级职称人员和特殊需要的技术工人。
(九)来我市市区投资办企业,投资额在5000000元以上的人员及其随迁家属;连续三年上缴税金1000000元以上的私营企业业主及其随迁家属。
(十)省、市直机关从外地调选的干部及其随迁家属。
(十一)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或者国家、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优秀产品奖的人员及其随迁家属。
(十二)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免征配套费的人员。
第六条 除本规定第四条第六项规定外,配套费均应一次性足额缴纳。
配套费原则上由用人单位缴纳;无用人单位的,由迁入人缴纳。
因征用集体土地而转为城镇户口人员的配套费,由用地单位缴纳。
配套费由人口管理办公室存入建设银行专户,专项用于我市市区社会事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使用由市计委制订计划,并报市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七条 各调(迁)入人员审核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人口管理办公室下达的机械增长人口指标,依照有关规定认直做好调(迁)入人员的审核工作,审核具体分工如下:
(一)暂住人口由市公安局审核。
(二)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留学生、“农转非”人员由市计委审核。
(三)复员退伍军人由市民政局审核。
(四)军队转业干部由市军转办审核。
(五)调干和解决夫妻两地生活的人员由市人事局审核。
(六)工人由市劳动局审核。
(七)中小学教员由市教委审核。
第八条 凡调(迁)入人员及用人单位应当认真遵守本规定,按规定办理机械增长人口审批手续,缴纳配套费。
凡未缴纳配套费的,公安部门一律不予办理落户手续;粮食部门一律不予办理粮食关系。
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由市计委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