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实施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0:28:33   浏览:849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横向的经济联合与协作得到了迅速发展,涌现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经济联合体。这是我省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
,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结合我省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省级各部门和各地(市)、县(市、区),每年在编制和安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要预留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额度(包括自筹指标和财政安排的有偿使用资金),用于横向经济联合项目。凡国家和省批准的大、中型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的联合建设项目的自筹投资
指标,由省计委向国家计委另行申请增加;年度计划确定后,确系投资少、见效快而需要临时增加的联合项目,在当年调整计划时优先予以安排。
二、经济联合组织利用省外资金和社会集资建设的联合项目,在选点、征用土地、设计施工、能源供应、统配材料调拨、劳动指标和投资规模额度等方面优先予以安排。
三、凡联合发展名牌、优质产品和市场紧销商品,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所需的资金额度,按现行审批程序办理。
四、各级金融机构要做好横向资金融通和社会集资工作,进一步开发金融市场,积极为联合企业筹集急需的资金。
五、经济联合组织用银行贷款或其他方面的借款搞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新增加的税利,可用于归还贷款、借款,待全部还完后,再按照有关规定征收产品税(或增值税)、所得税。
六、联合企业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授予的优质产品称号的,如因按照税法规定纳税发生亏损或微利的(指销售利润率在百分之五以下),从获得称号之日起,可酌情给予一年至二年减征或免征产品税或增值税的照顾。
七、联合企业列入省、地(市)科委、经委试制计划并商得同级税务部门同意的新产品,按规定税率纳税有困难的,可在两年以内减征或免征产品税或增值税。
八、对新办的生产性联合企业(指从无到有办起来的),开办初期生产的产品纳税有困难的,从投产取得销售收入的月份起,给予三年以内的减征或免征产品税或增值税的照顾。
九、外地(包括外省市、区和本省的)到山区和穷困地区投资兴办旅馆、饮食、浴池、理发、修配、搬运等职营企业,从取得经营收入的月份起,可减征或免征营业税两年。
十、外省市企业或中央企业与我省企业联营,以及省内企业与陕南、陕北地、县企业联营,对所分得的新增利润,经联营企业主管税务机关出具证明,五年内减半征收所得税,免征调节税。对分得的新增利润继续在上述地区投资的,暂免征收所得税和能源基金。
十一、上述五至十条有关减免税的规定,除国家统一规定不准减免税和需要报经财政部审批后方能减免税的产品以外,其余均由联合企业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收管理权限规定审批。
十二、凡来我省帮助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新增利润按一定比例分成;亦可根据对方要求和我省的可能,用煤炭、铝锭、生铁、铅、锌、锑、粮食、皮革、香烟、酒类等物资进行综合补偿。
十三、支持和鼓励科技单位(含高校)、经济管理咨询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科技成果(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和管理咨询及技术和管理培训等)实行有偿转让。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转让费或服务费,可给予优惠,酌减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三十。技术转让费除采取一次性作价转
让外,鼓励用科技成果折价投资,并按协议合同的规定分享利润。转让费由科技成果受让双方议定。“七五”期间,军工企业和其他大型企业的技术转让收入免交所得税的限额可提高到三十万元。参与中试的科技人员酌情予以奖励。
十四、为了鼓励职工参加横向经济联合的积极性,技术转让单位可以从技术交易净收入中提取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金额奖励有功人员;属技术和管理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和管理培训收入的可提取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五作为奖励费用,小功小奖,大功重奖。这部分资金不计入本单位
的奖金总额。
十五、鼓励经济联合组织聘用确有技术(或管理)专长的人员,除享受原有的规定待遇外,聘金由双方商定。去“老、少、边、究”地区工作的,月工资最高可比本人原工资(含资金、补贴)增加二倍。对发展经济贡献大的,还可发奖金直至重奖。此项费用,参加联合体工作的人员,
由联合企业支付;参加技术咨询工作的人员,由受援单位在咨询费中扣除。企事业单位,在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在职工派出期的原有工资不予扣除,仍留企业分配使用。
十六、经技术转让有关各方协商议定,促成技术商品交易的中介人(除党政机关干部外),可以取得合理的报酬。
十七、经济联合组织,经所在地政府授权部门批准后,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十八、凡经所在地政府授权部门批准,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由企业、事业单位联合组成的公司、总厂或其他经济联合组织,均须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经济联合组织统计方法的暂行办法》的规定,做好各项统计工作。
对于当前外协委急需掌握和了解的有关经济、技术、物资、人才等协作和联合的统计事项,应由各地市外协委(办)负责进行统计,省外协委汇总。其统计报表的制发,仍按现行报表管理办法办理。
十九、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经济联合组织的龙头厂在哪个地区的,就由那个地区主管,由那个地区的外协主管部门统计上报有关报表和资料。
二十、本办法自下达之日起试行,各地市、省级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制订实施细则。




1986年6月2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政府


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

苏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 104 号



  《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已经2008年2月26日市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


市长 阎立


二○○八年三月三日

苏州市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居住房屋出租管理,保障居住房屋出租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治安,确保居住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居住房屋出租及其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居住房屋出租,是指房产权利人将其居住房屋出租给承租人居住,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第四条 市、县级市、区综合治理部门负责指导各地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组织、协调、督促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出租房屋管理工作,定期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对各部门开展出租房屋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五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做好居住房屋出租管理工作:

  (一)公安部门负责出租居住房屋的消防、承租人的户籍、群体性租赁以及治安管理;

  (二)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管理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规范房屋租赁中介机构行为,保护租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无照经营的监督管理;

  (四)税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居住房屋出租的税务征收管理;

  (五)人口与计划生育主管部门负责承租人的计划生育管理;

  (六)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居住房屋周边市容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

  (七)规划、国土主管部门负责改变规划用途、土地用途的监督管理;

  (八)其他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出租房屋的安全监督管理。

  第六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接受市、县级市或区房产、公安、税务、计划生育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负责辖区内居住房屋出租合同备案、暂住登记、税费代征、计划生育管理,负责居住房屋出租信息统计以及居住房屋出租行为的日常检查等。

  第七条 出租房屋禁止下列行为:

  (一)未经利害关系人同意,将居住房屋用于生产、经营;

  (二)将车库用于居住、生产、经营;

  (三)将不具备居住条件的非居住房屋出租他人居住;

  (四)将违法建设的建筑物出租;

  (五)其他法律、法规禁止出租的房屋。

  第八条 出租商住楼的商用部分用于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的,房屋出租人应当事先征得房屋相邻关系人的书面同意,并经环保等部门审核,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 出租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不得向未成年人和无身份证明的人出租房屋;

  (二)用于出租的居住房屋应当具备基本的生活设施,符合安全要求,其中人均承租建筑面积不得低于12平方米;

  (三)与公安部门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督促非本地户籍的承租人办理外来人员暂住登记;

  (四)对出租的房屋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隐患,保障承租人的居住安全;

  (五)督促非本地户籍的承租人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发现承租人怀孕、生育的,应当向房屋所在地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报告,查实属违法怀孕、生育的,由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对报告人予以奖励;

  (六)发现承租人有违法犯罪活动或嫌疑的,应当及时向公安部门报告;

  (七)依法缴纳房屋租赁相应税费。

  出租人因故不能实施日常管理的,应当指定代理人履行管理职责,并书面报告居住房屋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

  第十条 承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非本地户籍的应当办理外来人员暂住登记;

  (二) 年满18~49周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应当办理或者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接受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服务;

  (三)转租承租的房屋或者增加经常居住人员的,应当经出租人同意,并办理相应手续;

  (四)应当按照房屋规划用途、结构、消防安全规定使用房屋,发现承租房屋存在安全隐患,应当及时告知出租人予以消除;

  (五)承租的住宅不得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

  (六)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的检查;

  (七)不得妨碍相邻业主的日常生活,损害居住区环境。

  第十一条 居住房屋出租实行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制度。

  第十二条 居住房屋租赁双方当事人应当自签订、变更、终止租赁合同之日起10日内,到居住房屋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手续,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居住房屋租赁合同;

  (二)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屋合法权属证明;

  (三)当事人的合法证件;

  (四)出租共有居住房屋的,提交其他共有人同意出租的证明;出租已抵押的居住房屋的,提交抵押权人同意出租的证明;

  (五)转租居住房屋的,提交房屋所有权人同意转租的证明;

  (六)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三条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应当自接到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申请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符合登记备案条件的,出具《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

  禁止伪造、涂改、转借、转让《房屋租赁登记备案证明》。

  第十四条 出租人应当按照经登记备案的房屋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标准,到租赁房屋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缴纳房屋租赁税费。如约定租金明显低于市场价的,以房屋租赁指导价标准缴纳房屋租赁税费。

  第十五条 租赁当事人在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时,可以一并申请办理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有关事项。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应当将上述事项的法律依据、办理条件、程序、期限、收费标准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公示。

  第十六条 居住房屋出租管理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相互配合,对出租的居住房屋以及租赁双方当事人进行综合管理,并加强对居住房屋出租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本部门掌握的相关信息及时告知房屋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应当将掌握的租赁信息以出租房屋为单位建立管理档案,记录出租房屋、租赁当事人具体情况,并定期将相关信息反馈相应行政主管部门。

  相关主管部门对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及时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不得居间代理不符合出租条件的居住房屋,并应告知租赁双方当事人到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办理租赁合同备案及其他手续。

  第十八条 物业服务公司应当配合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开展的房屋租赁巡查,发现本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区域内有居住房屋出租情况的,应当及时报告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相关机构。

  第十九条 出租人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由规划、国土、房管、公安、城管等部门依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罚。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的,由公安部门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一)出租人违反第九条第(二)项规定,用于出租的居住房屋的人均承租建筑面积低于12平方米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每超过1人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二)出租人违反第九条第(六)项规定,对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不向公安部门报告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可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 承租人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经现居住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通知后,逾期仍不补办或者不交验计划生育证明的,由其现居住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违法生育的,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房产部门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一)出租人违反第十二条规定,没有办理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的,责令其限期补办登记备案手续;

  (二)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物业服务公司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的,予以警告,可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出租人将违法建造的房屋出租的,由规划或者城管部门按照职责拆除违法建设。

  第二十四条 将居住房屋或者车库用于生产、经营或者仓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由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职责的部门依法处罚。

  第二十五条 房产、公安、工商、税务、城管、计划生育等部门工作人员不履行本办法规定的相应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 5 月 1日起实施。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条例


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02)18号

西藏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11月22日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2年11月2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内容
第三章 程序
第四章 奖惩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依法行使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规范评议工作,促进自治区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上述机关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西藏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评议,包括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
  工作评议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评议。
  述职评议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命的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的述职报告进行评议。
  第三条 评议工作应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民主公开、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评议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及应邀参加评议会议的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常务委员会评议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第五条 评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领导,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组织实施。有关专门委员会协助常务委员会开展评议工作,具体承办评议工作事项。
  第六条 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可以邀请上一级或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也可以邀请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列席。
第二章 内容
  第七条 工作评议的内容:
  (一)执行宪法、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执行上一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三)执行国家方针、政策,依法履行职责和勤政廉政的情况;
  (四)接受人大监督及办理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情况;
  (五)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问题的情况;
  (六)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应当评议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述职评议的内容:
  (一)执行宪法、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执行上一级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三)履行职责、勤政廉洁的情况;
  (四)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应当评议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进行评议时,可以对前两条所列的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的内容进行全面评议,也可以就评议对象在某一时期或某些方面的情况进行评议。
  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第三章 程序
  第十条 评议工作一般分为准备、调查研究、会议评议和整改落实四个阶段。
  第十一条 评议工作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根据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当年的工作计划和议案主体提出的评议议案的情况安排,并在实施评议2个月前将评议的对象、内容、时间和要求书面通知评议对象。
  第十二条 评议对象应当根据评议的内容和要求自行检查,并在评议前1个月将工作报告或述职报告报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十三条 评议会议前,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应根据评议内容,组织参加评议工作的人员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评议调查可采取分组调查、专题调查、综合调查等形式。
  评议调查时,评议对象的有关单位、个人应当积极配合,如实提供情况。
  第十四条 评议会议的程序:
  (一)评议对象作报告;
  (二)常务委员会会议评议;
  (三)评议对象发言;
  (四)形成常务委员会评议意见。
  第十五条 召开评议会议时,被评议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被评议人员应当到会听取意见,必要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列席评议会议。
  评议对象应如实报告情况或述职,听取评议意见,对评议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说明。
  第十六条 工作评议和述职评议应当形成书面评议意见,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后,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评议意见送交评议对象。评议对象接到评议意见后,在3个月内向常务委员会报告整改情况,至迟不超过6个月。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组织检查评议对象整改落实情况,对整改不力的,经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责成其继续整改,评议对象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四章 奖惩
  第十七条 述职评议中对评议对象提出的评议意见,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后,可以作为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任免的依据。
  第十八条 评议工作结束后,对严格执法、政绩突出、整改落实好的单位和个人,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给予表彰。
  第十九条 评议对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责成其向常务委员会作出书面说明,也可以由议案主体依法提出质询、罢免案:
  (一)不参加述职评议活动的;
  (二)不按时报告整改情况或不采取整改措施的;
  (三)阻碍评议调查或不提供真实情况的;
  (四)常务委员会评议不称职的。
  第二十条 评议对象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依法提出罢免案,罢免案依法由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决定;也可由常务委员会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二十一条 参加评议工作的人员在评议工作中有违法、违纪行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交有关部门查处。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拉萨市和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评议工作可以参照本条例。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