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2 18:50:59   浏览:947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1997年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正)
江苏省人大常委会


(1993年12月29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保护和监督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水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
(二)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综合规划,制定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水量分配、调度方案,并对上述规划和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
(四)管理和指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
(五)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发放取水许可证;
(六)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根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授权调处水事纠纷,依法查处违反水法律、法规的行政案件;
(八)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其他有关部门按照下列职责分工,协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一)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镇供水、城市节约用水、城市规划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
(二)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参与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地下水资源,进行地下水的普查、勘探、监测、统计、分析和开发利用监督管理;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除前款部门外的有关部门按照其职责分工,协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有关的水资源管理工作。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政机构的管理,完善水政监察制度。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事活动必须接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授权发放取水许可证的部门的检查监督。水事监察人员在依法查处违法案件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和提供证据。

第二章 开发利用
第六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的考察和评价,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进行。
水资源考察和评价成果,作为编制水资源规划的依据。
第七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在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的基础上,按照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兴利除害、讲求效益的原则,编制流域或者区域的综合规划和专业规划。
长江、淮河、太湖流域在本省范围内的综合规划和跨市的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有关市编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县(市、区,下同)所辖范围内的中小河流流域或区域综合规划,由市、县水行政主管
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防治水害有关的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综合规划应与国土规划相协调,并纳入本行政区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第八条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分配、调度,应当符合兴利和除害相结合的原则,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需要,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
水资源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应当防止水资源污染和破坏,经水行政主管部门论证同意后方可进行。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兴建的灌溉、供水、发电等各类水工程,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调度运用,出现严重旱情,应当服从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安排。
在制定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规划时,必须以水资源调查评价为重要依据,避免盲目扩大供水规模。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控制城市规模和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项目。
第十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要统筹安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水源不足地区,应当采取各种调水、蓄水措施,充分开发利用地表水,鼓励和支持依法科学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
第十一条 新建、改建、扩建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类水工程,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江河分级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与江河湖泊防洪有关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要在可行性报告中作出防洪评价,按分级管理权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立项。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水资源,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原用水单位造成的损失,建设单位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补偿损失。

第三章 水资源保护
第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防止水流堵塞和水源枯竭,改善生态环境。
水资源保护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资源监测站网的建设,做好水资源量、质监测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开展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
第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审批程序办理。防治水污染设施的竣工验收,应当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十六条 不准向水库、运河、供水渠道排污。确需在其范围内排污的,必须经过清污处理,符合排放标准,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向河道、湖泊排污的单位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之前,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禁止在河道、湖泊等水域滩地内或水库、供水渠道管理范围内堆放或弃置工业和其他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
第十七条 向水体排污的排污单位和个人,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和浓度的同时,应当抄送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 开采地下水,不得超过本行政区域地下水年度可采总量,并应当符合井点总体布局和取水层位的要求。
在地下水超采区,应当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不得扩大取水。禁止在没有回灌措施的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取水。
第十九条 在河流、湖泊、水库管理范围内取土、挖砂、采矿、兴建各类工程及进行其他生产性活动时,必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污染水资源。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枯竭或地面塌陷,对其他单位或个人的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
的,采矿单位或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
第二十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资源的义务,有权检举、控告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直接受害者,有权要求致害者排除危害和赔偿损失。

第四章 用水管理
第二十一条 全省和跨市的水长期供求计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审批。市、县的水长期供求计划,由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水长期供求计划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报本
级人民政府计划主管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调蓄迳流和水量分配、调度方案,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长期供求计划和当年的水量状况制定。跨市、县的水量分配、调度方案,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的意见后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在本省范围内,对直接从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实行取水许可制度。
第二十四条 对城镇地下水取水审批和管理按以下规定执行:
在设区市的城市规划区内取用地下水的,授权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在县(市)及其以下乡镇取用地下水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取水许可证。
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加强管理,保证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资源统一规划和水的供求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节约用水计划、检查和指导本行政区域内各有关部门的节约用水工作,推广节水措施。
第二十六条 各用水单位必须实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采取综合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各取水单位应当在取水口装置量水设施,并按规定填报取水报表。
第二十七条 使用水利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缴纳水费。
水体严重污染,有关单位需要水利工程供水冲污稀释或抽排处理的,按省人民政府的规定,向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缴纳水费。
第二十八条 对利用水工程或者机械提水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水的,征收水资源费。农业灌溉取水,暂不征收水资源费;不需申请取水许可的,免征水资源费。
水资源费的征收,按照“谁发放取水许可证谁负责征收”的原则实施。征收的水资源费统一缴同级财政部门专户存储,专款用于水资源的调查、规划、保护和管理。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九条 地区之间、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按《水法》第三十五条、第三十六条、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条 有下列先进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积极宣传、自觉遵守、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成绩显著的;
(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防止水体污染,管理和维护水工程事迹突出的;
(三)开发利用水资源,作出较大贡献的;
(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成绩显著的;
(五)在水资源科研方面有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封井、堵截取排水口、拆除取水设备等补救措施,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
(一)擅自取水或者未按规定取水的,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擅自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内设置或扩大排污口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造成水土流失或者破坏、污染水资源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开发利用水资源工程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罚款。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
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毁坏水工程和水资源监测设施的;
(二)以暴力、威胁方式,阻挠、拒绝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三)在水事纠纷发生和解决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的。
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按本条例进行的处罚,当事人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
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四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忠于职守,模范地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按其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附: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的决定

(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7年7月31日公布施行)

决定
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具体情况,决定对《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封井、堵截取排水口、拆除取水设备等补救措施,可以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处以罚款:
“(一)擅自取水或者未按规定取水的,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擅自在江河、湖泊、水库、渠道内设置或扩大排污口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造成水土流失或者破坏、污染水资源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擅自新建、改建、扩建开发利用水资源工程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第三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赔偿损失,采取补救措施。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
追究刑事责任。
“(一)毁坏水工程和水资源监测设施的;
“(二)以暴力、威胁方式,阻挠、拒绝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
“(三)在水事纠纷发生和解决过程中,煽动群众闹事的。”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有前款第一项行为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删除第三十三条。
对有关条文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7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监管报表表样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保险监管报表表样的通知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各保险公司:
根据财政部新颁布的《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和《保险公司会计制度》,我们对原保险监管报表的部分指标进行了修订。为了统一保险监管报表,现将修订后的表样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修订的保险监管报表使用保监会的新编号;
二、上报保监会的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
三、各保险公司可设计本公司的报表封面。封面上应注明:公司名称(外资保险公司应加注英文名称)、地址、开业年份、报表所属时段(年、半年、季、月报)、送出日期等,并由公司法定代表人、总会计师(或代行总会计师职权的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或盖章;
四、保险监管报表一律使用A4型纸;
五、上报保监会的正式报表为一式二份,其中一份为装订成册的,另一份为未装订的;
六、在保监会派出机构设立前,各保险公司的保险监管报表仍须报送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一份。
请遵照执行。在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保监会联系。
特此通知

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指标月报表
保监统M1-01表
填报单位: 年 月 单位:万元
------------------------------------
指标项目 | 本期金额 | 上年同期金额
----------------|--------|----------
一、保费收入 | |
----------------|--------|----------
1.财产险 | |
----------------|--------|----------
2.人身意外伤害险 | |
----------------|--------|----------
3.健康险 | |
----------------|--------|----------
4.寿险 | |
----------------|--------|----------
二、各项赔款和给付 | |
----------------|--------|----------
1.财产险 | |
----------------|--------|----------
2.人身意外伤害险 | |
----------------|--------|----------
3.健康险 | |
----------------|--------|----------
4.寿险 | |
----------------|--------|----------
三、退保金 | |
----------------|--------|----------
四、手续费支出 | |
----------------|--------|----------
五、佣金支出 | |
----------------|--------|----------

六、营业费用 | |
----------------|--------|----------
七、预计利润(税前) | |
----------------|--------|----------
八、银行存款 | |
----------------|--------|----------
其中:活期 | |
----------------|--------|----------
定期 | |
----------------|--------|----------
九、应收保费 | |
----------------|--------|----------
十、贷款 | |
----------------|--------|----------
十一、投资 | |
----------------|--------|----------
其中:国债 | |
----------------|--------|----------
金融债券 | |
----------------|--------|----------
其他证券 | |
----------------|--------|----------
房地产 | |
----------------|--------|----------
三产投资 | |
----------------|--------|----------
十二、固定资产原值 | |
----------------|--------|----------
减:累计折旧 | |
------------------------------------

保险公司主要业务指标月报表
续表
------------------------------------
指标项目 | 本期金额 | 上年同期金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
----------------|--------|----------
十三、在建工程 | |
----------------|--------|----------
十四、保户储金 | |
------------------------------------
总经理: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1.指标项目一至七在本期金额栏填本年累计发生额,在上年同期金额栏
填上年同期累计发生额;
2.指标项目八至十四在本期金额栏填期末余额,在上年同期金额栏填上
年同期期末余额;
3.本表由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
监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填报
同级保监会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保监统S1-01表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
------------------------------------
资 产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流动资产: | | |
-------------------|----|-----|-----
现金 | 1 | |
-------------------|----|-----|-----
银行存款 | 2 | |
-------------------|----|-----|-----
短期投资 | 4 | |
-------------------|----|-----|-----
拆出资金 | 5 | |
-------------------|----|-----|-----
保户质押贷款 | 6 | |
-------------------|----|-----|-----

应收利息 | 7 | |
-------------------|----|-----|-----
应收保费 | 8 | |
-------------------|----|-----|-----
应收分保账款 | 9 | |
-------------------|----|-----|-----
应收款项小计 | 10 | |
-------------------|----|-----|-----
减:坏账准备 | 11 | |
-------------------|----|-----|-----
应收款项净额 | 12 | |
-------------------|----|-----|-----
预付赔款 | 14 | |
-------------------|----|-----|-----
存出分保准备金 | 15 | |
-------------------|----|-----|-----
存出保证金 | 16 | |
-------------------|----|-----|-----
其他应收款 | 18 | |
-------------------|----|-----|-----
材料物品 | 20 | |
-------------------|----|-----|-----
低值易耗品 | 21 | |
-------------------|----|-----|-----
待摊费用 | 22 | |
-------------------|----|-----|-----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23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24 | |
-------------------|----|-----|-----
其他流动资产 | 25 | |
-------------------|----|-----|-----
流动资产合计 | 27 | |
-------------------|----|-----|-----
长期投资: | | |
-------------------|----|-----|-----
长期债券投资 | 29 | |
-------------------|----|-----|-----
拨付所属资金 | 30 | |
-------------------|----|-----|-----
长期贷款 | 32 | |
-------------------|----|-----|-----
减:贷款呆账准备 | 33 | |
-------------------|----|-----|-----
固定资产: | | |
-------------------|----|-----|-----
固定资产原值 | 37 | |
------------------------------------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续表
------------------------------------
资 产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减:累计折旧 | 38 | |
-------------------|----|-----|-----
固定资产净值 | 39 | |
-------------------|----|-----|-----
在建工程 | 40 | |
-------------------|----|-----|-----
固定资产清理 | 41 | |
-------------------|----|-----|-----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42 | |
-------------------|----|-----|-----
固定资产合计 | 43 | |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 | |
-------------------|----|-----|-----
无形资产 | 44 | |
-------------------|----|-----|-----

长期待摊费用 | 45 | |
-------------------|----|-----|-----
存出资本保证金 | 46 | |
-------------------|----|-----|-----
抵债物资 | 47 | |
-------------------|----|-----|-----
其他长期资产 | 48 | |
-------------------|----|-----|-----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 49 | |
-------------------|----|-----|-----
| | |
-------------------|----|-----|-----
资产总计 | 50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 |
-------------------|----|-----|-----
流动负债: | | |
-------------------|----|-----|-----
短期借款 | 51 | |
-------------------|----|-----|-----
拆入资金 | 52 | |
-------------------|----|-----|-----
应付手续费 | 53 | |
-------------------|----|-----|-----
应付佣金 | 55 | |
-------------------|----|-----|-----
应付分保账款 | 56 | |
-------------------|----|-----|-----
预收保费 | 57 | |
-------------------|----|-----|-----
预收分保赔款 | 58 | |
-------------------|----|-----|-----
存入分保准备金 | 59 | |
-------------------|----|-----|-----

存入保证金 | 60 | |
-------------------|----|-----|-----
应付工资 | 61 | |
-------------------|----|-----|-----
应付福利费 | 62 | |
-------------------|----|-----|-----
应付保户利差 | 63 | |
------------------------------------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续表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应付利润 | 64 | |
-------------------|----|-----|-----
应交税金 | 65 | |
-------------------|----|-----|-----
其他应付款 | 67 | |
-------------------|----|-----|-----
预提费用 | 68 | |
-------------------|----|-----|-----
未决赔款准备金 | 69 | |
-------------------|----|-----|-----

其中:已发生未报告责任准备金 | | |
-------------------|----|-----|-----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 70 | |
-------------------|----|-----|-----
保户储金 | 71 | |
-------------------|----|-----|-----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72 | |
-------------------|----|-----|-----
其他流动负债 | 73 | |
-------------------|----|-----|-----
系统往来 | 74 | |
-------------------|----|-----|-----
流动负债合计 | 75 | |
-------------------|----|-----|-----
长期负债: | | |
-------------------|----|-----|-----
长期责任准备金 | 76 | |
-------------------|----|-----|-----
寿险责任准备金 | 77 | |
-------------------|----|-----|-----

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 | 78 | |
-------------------|----|-----|-----
保险保障基金 | 81 | |
-------------------|----|-----|-----
长期借款 | 82 | |
-------------------|----|-----|-----
长期应付款 | 84 | |
-------------------|----|-----|-----
外币兑换 | 85 | |
-------------------|----|-----|-----
住房周转金 | 86 | |
-------------------|----|-----|-----
其他长期负债 | 88 | |
-------------------|----|-----|-----
长期负债合计 | 89 | |
-------------------|----|-----|-----
负债合计 | 90 | |
-------------------|----|-----|-----
所有者权益: | | |
-------------------|----|-----|-----
实收资本 | 91 | |
-------------------|----|-----|-----
上级拨入资金 | 92 | |
-------------------|----|-----|-----
资本公积 | 93 | |
-------------------|----|-----|-----
盈余公积 | 94 | |
------------------------------------

保险公司资产负债表
(季报)
续表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行次 | 期初数 | 期末数
-------------------|----|-----|-----
其中:公益金 | 95 | |
-------------------|----|-----|-----

总准备金 | 96 | |
-------------------|----|-----|-----
未分配利润 | 97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98 | |
-------------------|----|-----|-----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总计 |100 | |
------------------------------------
总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本表由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监
会,经营财产保险业务、人身保险业务的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填报同级
保监会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业务费用明细表
(季报)
保监统S1-02表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
-----------------------------------------------
| | |本年累| | | |本年累
科 目 |行次|本期数| | 科 目 |行次|本期数|
| | |计数 | | | |计数
-----------|--|---|---|-------------|--|---|---
一、手续费支出 |1 | | |26.劳动保险费 |30| |
-----------|--|---|---|-------------|--|---|---
二、佣金支出 |2 | | |27.劳动保护费 |31| |
-----------|--|---|---|-------------|--|---|---
三、营业费用 |3 | | |28.待业保险费 |32| |
-----------|--|---|---|-------------|--|---|---
(一)业务管理费 |4 | | |29.车船使用费 |33| |
-----------|--|---|---|-------------|--|---|---
1.邮电费 |5 | | |30.银行结算费 |34| |
-----------|--|---|---|-------------|--|---|---
2.印刷费 |6 | | |31.取暖降温费 |35| |
-----------|--|---|---|-------------|--|---|---
3.差旅费 |7 | | |32.安全防卫费 |36| |
-----------|--|---|---|-------------|--|---|---
4.会议费 |8 | | |33.诉讼公正费 |37| |
-----------|--|---|---|-------------|--|---|---
5.水电费 |9 | | |34.开发转让费 |38| |
-----------|--|---|---|-------------|--|---|---

6.租赁费 |10| | |35.电子设备运转费 |39| |
-----------|--|---|---|-------------|--|---|---
7.修理费 |11| | |36.低值易耗品摊销 |40| |
-----------|--|---|---|-------------|--|---|---
8.外事费 |12| | |37.印花税 |41| |
-----------|--|---|---|-------------|--|---|---
9.公杂费 |13| | |38.房产税 |42| |
-----------|--|---|---|-------------|--|---|---
10.咨询费 |14| | |39.车船使用税 |43| |
-----------|--|---|---|-------------|--|---|---
11.审计费 |15| | |40.土地使用税 |44| |
-----------|--|---|---|-------------|--|---|---
12.绿化费 |16| | |41.其他 |45| |
-----------|--|---|---|-------------|--|---|---
13.无形资产摊销 |17| | |(二)固定资产折旧费 |46| |
-----------|--|---|---|-------------|--|---|---
14.企业财产保险费 |18| | |(三)提存坏账准备金 |47| |
-----------|--|---|---|-------------|--|---|---
15.长期待摊费用 |19| | |(四)提存投资风险准备金 |48| |
-----------|--|---|---|-------------|--|---|---

16.住房公积金 |20| | |(五)提存贷款呆账准备金 |49| |
-----------|--|---|---|-------------|--|---|---
17.社会统筹保险费 |21| | |(六)宣传费 |50| |
-----------|--|---|---|-------------|--|---|---
18.上交管理费 |22| | |(七)防预费 |51| |
-----------|--|---|---|-------------|--|---|---
19.同业公会会费 |23| | |(八)招待费 |52| |
-----------|--|---|---|-------------|--|---|---
20.学会会费 |24| | | |53| |
-----------|--|---|---|-------------|--|---|---
21.董事会费 |25| | | |54| |
-----------|--|---|---|-------------|--|---|---
22.工会经费 |26| | | |55| |
-----------|--|---|---|-------------|--|---|---
23.职工工资 |27| | | |56| |
-----------|--|---|---|-------------|--|---|---
24.职工教育费 |28| | | |57| |
-----------|--|---|---|-------------|--|---|---
25.职工福利费 |29| | | 合 计 |58| |
-----------------------------------------------
总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本表由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监会,各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填报
同级保监会分支机构。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表
(季报)
保监统S1-03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人民币)
-----------------------------------------------
| | 上期期末余额 | 本期期末余额 | 本年收益
行| |--------|--------|-----------
| 资金运用 | |占总资产 | |占总资产 |已到账| |
次| |金额| |金额| | |应收收益|合计
| | |比例(%)| |比例(%)|收益 | |
--|--------------|--|-----|--|-----|---|----|--
| |1 | 2 |3 | 4 | 5 | 6 |7
--|--------------|--|-----|--|-----|---|----|--
1|一、银行存款 | | | | | | |
--|--------------|--|-----|--|-----|---|----|--
2| 1.人民银行存款 | | | | | | |
--|--------------|--|-----|--|-----|---|----|--
3| 2.国有商业银行存款 | | | | | | |
--|--------------|--|-----|--|-----|---|----|--
4| 3.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 | | | | | |
--|--------------|--|-----|--|-----|---|----|--

5| 4.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 | | | | | | |
--|--------------|--|-----|--|-----|---|----|--
6|二、证券投资 | | | | | | |
--|--------------|--|-----|--|-----|---|----|--
7| 1.政府债券 | | | | | | |
--|--------------|--|-----|--|-----|---|----|--
8| 其中:长期 | | | | | | |
--|--------------|--|-----|--|-----|---|----|--
9| 短期 | | | | | | |
--|--------------|--|-----|--|-----|---|----|--
10| 2.中央银行债券 | | | | | | |
--|--------------|--|-----|--|-----|---|----|--
11| 其中:长期 | | | | | | |
--|--------------|--|-----|--|-----|---|----|--
12| 短期 | | | | | | |
--|--------------|--|-----|--|-----|---|----|--
13| 3.金融机构债券 | | | | | | |
--|--------------|--|-----|--|-----|---|----|--
14| 其中:长期 | | | | | | |
--|--------------|--|-----|--|-----|---|----|--
15| 短期 | | | | | | |
--|--------------|--|-----|--|-----|---|----|--

16| 4.公司债券 | | | | | | |
--|--------------|--|-----|--|-----|---|----|--
17| 5.股票 | | | | | | |
--|--------------|--|-----|--|-----|---|----|--
18| 上市股票 | | | | | | |
--|--------------|--|-----|--|-----|---|----|--
19| 不上市股票 | | | | | | |
--|--------------|--|-----|--|-----|---|----|--
20|三、贷款 | | | | | | |
--|--------------|--|-----|--|-----|---|----|--
21| 1.担保贷款 | | | | | | |
--|--------------|--|-----|--|-----|---|----|--
22| 2.抵押贷款 | | | | | | |
--|--------------|--|-----|--|-----|---|----|--
23| 3.人寿保单质押贷款 | | | | | | |
--|--------------|--|-----|--|-----|---|----|--

24| 4.其他贷款 | | | | | | |
--|--------------|--|-----|--|-----|---|----|--
25| 其中:委托贷款 | | | | | | |
--|--------------|--|-----|--|-----|---|----|--
26|四、房地产投资 | | | | | | |
--|--------------|--|-----|--|-----|---|----|--
27|五、拆出资金 | | | | | | |
--|--------------|--|-----|--|-----|---|----|--
28|六、其他投资 | | | | | | |
--|--------------|--|-----|--|-----|---|----|--
29| 合 计 | | | | | | |
--|--------------|--|-----|--|-----|---|----|--
30| 总资产 | | | | | | |
-----------------------------------------------
总经理: 会计主管: 复核: 制表: 填报日期:
注:1.本年收益只在第四季度填报。
第七栏各项本年收益合计=第五栏已到账收益+第六栏应收收益。
2.本表由各保险公司总公司填报保监会。

财产保险公司利润表
(季报)
保监统S2-01表
填报单位: 年 季 单位:万元
--------------------------------------
项 目 |行次| 本期数 |本年累计数
-----------------------|--|-----|-----
一、保险业务收入 |1 | |
-----------------------|--|-----|-----
1.保费收入 |2 | |
-----------------------|--|-----|-----
2.分保费收入 |3 | |
-----------------------|--|-----|-----
3.追偿款收入 |4 | |
-----------------------|--|-----|-----

二、保险业务支出 |7 | |
-----------------------|--|-----|-----
1.赔款支出 |8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6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化部 财政部


文化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社文发〔2011〕5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广播电视局、财政局,国家图书馆、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任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对于消除数字鸿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进入整体推进、科学发展、全面提升的新时期新阶段,面临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

  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结合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具有辐射面广、传播速度快、资源广泛共享等特点,有利于解决当前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并取得积极进展,为“十二五”时期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当前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制度设计、资源整合、服务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均有待加强。

  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需要;是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发展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与动力的需要;是维护文化安全,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主导权的需要;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需要。各地文化厅(局)、财政厅(局)要高度重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当地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二、明确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为抓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以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为目标,努力满足信息化环境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在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建设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公益性,维护和保障广大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发挥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优势;坚持需求主导、服务为先的原则,了解群众对公共数字文化的需求,建设丰富适用的数字资源,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惠民服务;坚持规范建设,科学管理的原则,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和标准规范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坚持共建共享、开放共赢的原则,加强合作共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开创互利共赢的局面。

  (三)目标任务。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以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环境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在此基础上,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逐步拓展范围,带动数字美术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数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建设,大力整合汇聚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有艺术院团、民间文艺社团等方面的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从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实施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

  “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提升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效能。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服务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多年,初步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实现了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全民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数字资源、技术与标准规范方面成果显著,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服务资源保障与技术、标准支撑;公共电子阅览室作为基层服务窗口,是汇聚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及互联网海量信息资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终端。三大惠民工程既有内在联系又各有侧重,在组织实施上,应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在技术平台和网络建设上,应做好协调,不重复建设;在资源建设上,应各有侧重,突出特色;在标准规范上,应统一规则,相互兼容。三大惠民工程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共同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文化共享工程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平台,相继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经过九年来的建设,文化共享工程已初步建成国家、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服务网络,包括1个国家中心、33个省级分中心、2867个县级支中心、2296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以及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合作共建的59.7万个基层服务点,数字资源建设总量达到108TB。 “十二五”时期,文化共享工程将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基础库群”,资源总量达到530TB;在城市社区、文化馆新建基层服务点,加强已建基层点的管理,发展完善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到“十二五”末达到基层服务点100万个,入户覆盖全国50%以上的家庭;利用“云计算”和“三网融合”技术,提升整个网络的服务能力与管理能力;大力推进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惠民服务,实施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为重点的网络培训;与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相结合,加快建设以公共图书馆、学校电子阅览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载体的未成年人公益性上网场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核心内容是建设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互联互通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平台和海量分布式数字资源库群,形成完整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借助全媒体提供数字文化服务。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扩大资源总量,形成规模效益,有效扩充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将全面提升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保障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拓展服务渠道,丰富服务手段;将推广我国在数字图书馆软硬件平台建设方面的成果,搭建标准化和开放性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将为广大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图书馆服务新业态。到“十二五”末,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将得到较大、均衡的增长,工程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0TB,其中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1000TB,与2010年底的480TB相比翻一番;每个省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100TB,每个市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30TB,每个县级数字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达4TB。工程的实施将整体提升我国各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到“十二五”末,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电网为通道,借助手机、数字电视、移动电视等新兴媒体,使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覆盖全国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的形成。

  (三)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

  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网络文化权益为目标,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依托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和设施,以及文化共享工程、国家数字图书馆丰富的数字资源,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街道(社区)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建设,以及中央文明办组织实施的“绿色电脑进西部活动”相结合,在城乡基层大力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努力构建内容安全、服务规范、环境良好、覆盖广泛的公益性互联网服务体系。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将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提供公益性上网场所,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活动;将进一步完善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室)的数字文化服务能力,把更多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数字资源传送到社区、城镇和农村,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到“十二五”末,努力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在全国乡镇、街道、社区的全覆盖。

  四、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

  在实施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的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数字文化供给能力,创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机制。

  (一)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制度设计,实现科学规划。开展专题调研,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制度设计和机制研究,实现科学规划和全面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成立专家委员会,加强宏观研究工作,包括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技术创新、绩效评估等;积极开展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创新研究,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兼顾、动态协调的原则,不断完善管理格局,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并创建科学的运行机制,推进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分工、协调与合作;构建纵横联合的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协调合作,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发展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双向互动。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文化馆(站、室)、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发展完善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网络;以文化共享工程的服务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的虚拟网为基础,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数字文化服务网,将各类数字资源,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图片、音视频等,分发推送到基层,实现全国用户对资源的统一搜索和主动获取;在提供资源服务的同时,采集用户的个性化行为需求和数字资源使用信息,从而掌握舆情信息和文化需求,引导资源投放和服务侧重,形成双向互动的良性循环,保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高效运行。

  (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实现共建共享。统筹规划文化共享工程与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数字资源建设,调动各地积极性,拓展资源征集渠道,提高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供给能力;建立群众对数字文化服务需求的反馈机制,突出精品,体现特色,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资源建设;注重建立资源之间的关联,实现数字资源的深层揭示与知识组织,以文本、动画、影像、音视频、在线讲座和在线展览等多种手段展现优秀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建分级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和全国数字资源保障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有效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

  (四)搭建集中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实现规范管理。采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确保公共数字文化体系的稳定运行和有效监管。搭建中央控制管理平台,实时采集各级各类终端的运行情况信息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信息,实现对各级服务站点和个人用户的精细化管理;构建公共数字文化安全管理平台,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设施,保障用户上网安全;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统一管理、专业化培训、标准化服务以及统一标识、树立品牌形象等管理及推广手段,扩大公共数字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五)打造基于新媒体的服务新业态,实现创新发展。打造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和移动通信网的跨网络、跨终端的服务新业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新技术与新媒体应用、系统平台搭建与推广等方式,建设基于互联网的综合服务系统、覆盖全国移动通信网的数字内容体系,借助新兴媒体,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数字文化服务,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性和均等性。建设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要的开放式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使数字文化建设成果能够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为全民共享。

  (六)鼓励开放合作的数字文化建设新局面,实现互利共赢。在资源建设、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教育、科研等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项目的合作共建、互联互通;吸引群众参与数字资源建设,探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鼓励企业开发和推广弘扬民族精神、反映时代特点、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数字文化产品;鼓励企业以优惠条件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通过与电视媒体、网络媒体和通讯运营商的合作,拓展公共数字文化的服务渠道,同时扩大合作者的用户群体,开创互利共赢的局面;积极探索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模式,进一步扩大中华文化的传播范围。

  六、加强领导,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各地要高度重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将其纳入当地政府文化发展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规划,充分发挥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整体优势,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各级中心、公共电子阅览室以及文化馆(站、室)、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注重与教育、科研等系统的合作共建,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公共数字文化的建设。要重点做好资源建设,开展惠民服务,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和支持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充分享受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使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基层群众。

  (二)完善投入和保障机制。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所需经费予以补助。各地要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地方财政资金足额按时到位,并做好经费管理和使用,使财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投入格局;加强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有关政策法规的研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保障。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要建立管理和考核机制,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

  (三)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机制,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基础。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文化单位积极性,通过分级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一支既具备较高技术素质和专业知识,又具备实际技能的人才队伍。国家图书馆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要组织力量编制教材,面向省级图书馆和省级支中心开办骨干培训班;各地要组织好本地区的培训工作,重点建设一批爱岗敬业、善于管理服务设施和组织基层文化服务项目的专业队伍;要拓宽视野,把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做好人才配置工作,以适应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

  各地文化厅(局)、财政厅(局)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加强调查研究,认真贯彻落实,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提高,积极探索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新方式,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繁荣和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 化 部     财 政 部

    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